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。减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。许多人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,却往往效果不佳。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有效的减肥方法——减肥行为疗法,帮助读者实现健康减肥。
一、减肥行为疗法概述
减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的减肥方法,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。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. 自我评估: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和体重状况,找出导致肥胖的原因。
2. 目标设定: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设定合理的减肥目标。
3. 行为改变:通过改变饮食习惯、增加运动量等方式,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4. 强化与激励:在减肥过程中,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,并给予自己适当的激励。
5. 持续改进:在减肥过程中,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,以适应身体的变化。
二、减肥行为疗法的关键要素
1. 自我认知: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和体重状况,找出导致肥胖的原因。自我认知是减肥行为疗法的基础。
2. 目标设定:设定合理的减肥目标,有助于提高减肥的信心和动力。目标应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性强、时限性。
3. 行为改变: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包括以下方面:
(1)饮食调整:合理搭配膳食,控制热量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减少高脂肪、高糖、高盐食物的摄入。
(2)运动锻炼: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。
(3)作息规律: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
4. 强化与激励:在减肥过程中,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,如记录饮食、运动情况,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。寻求家人、朋友的支持和鼓励。
5. 持续改进:在减肥过程中,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方法和策略,如调整饮食计划、运动强度等,以适应身体的变化。
三、减肥行为疗法的优势
1. 科学性:减肥行为疗法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,具有科学性。
2. 可持续性: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减肥行为疗法有助于实现长期减肥。
3. 安全性:减肥行为疗法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,安全可靠。
4. 经济性:减肥行为疗法无需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减肥产品,经济实惠。
减肥行为疗法是一种科学、有效、安全的减肥方法。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我们可以实现健康减肥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运用减肥行为疗法,迈向健康生活。
参考文献:
[1] 王晓丽,张晓红,李晓燕. 减肥行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[J]. 临床医学研究,2018,7(8):45-47.
[2] 陈慧敏,刘晓霞,张敏. 减肥行为疗法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[J]. 护理研究,2019,33(12):2549-2551.
[3] 胡晓芳,杨丽华,李静. 减肥行为疗法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[J].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,2017,33(22):3177-3179.
行为减肥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,以纠正肥胖者异常反应造成的不当行为。
许多肥胖者摄入过多并非生理需要,而是心理、环境、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。譬如,有好吃的东西就暴食暴饮,进食速度快的人与进食速度慢的人一起就餐就吃得多,饮酒佐菜也吃得多,好吃零食等等,让其不脱离原来的环境,不摆脱原来的习惯就不容易做到调整控制饮食。行为疗法就是针对这些因素而设计的,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肥胖者节食的毅力,针对这种情况,女性在饮食注意以下两种情况,也可达到减肥的目的。
①改变环境与时间因素刺激食欲的条件,减少家中高热量食品的贮存,不存放零食,定时定量就餐,睡前不加餐,就餐时不与家人同桌就餐,将厌恶的刺激物(如胖人的照片)置于餐桌上,使肥胖者产生厌恶感,来抑制食欲。
②改变就餐方式,减慢就餐速度:开始时可先吃几口食物,强迫放下碗筷,直到口中食物咀嚼吞咽完毕,逐渐延长放下碗筷停止进餐的时间,并增加停止吃饭的频度,先是吃三口后是吃两口,再后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碗筷。
行为疗法是一种纠正不正常饮食行为和习惯的自我控制,从一定意义上讲,是一种治本的方法,无不良作用。如能坚持,作用持久,有一定的效果,如与节食、运动、理疗、药疗结合起来,疗效更佳。此方法最适应适度减轻体重、保持体型者。
肥胖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。
1.必须坚持预防为主,从儿童、青少年开始,从预防超重入手,并须终生坚持;
2.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,速度不宜过快,不可急于求成;
(超重或轻度肥胖者减肥速度:每周0.5-1kg或3-6个月减重5%-10%或1-2kg/月)
肥胖的干预策略
①普通人群策略:定期监测抽样人群的体重变化
②高危人群策略:改变高危人群知识、观念、态度和行为
③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:对已有超重和肥胖并有肥胖相关疾病的高危个体,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,最好使体重降低;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,如自我监测体重、制定减重目标,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;
肥胖干预措施
①控制总能量摄取:一般成人每天摄入能量控制在1200-1300kcal。在平衡膳食中,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0%-15%、碳水化合物占50%-65%、脂肪占20%-30%
②增加身体活动量:任何形式和强度的身体活动。减重过程应强调肌肉力量锻炼。
活动量:每天达到10个千步当量,每周2-3次肌肉训练,每周消耗2800kcal
原则: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的原则,以运动后1天自我感觉良好为度。
注意事项:做高强度的运动之前最好请医师做心肺功能(活动平板)检查,排除心血管疾病
③采用控制饮食能量和增加身体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最好
④行为疗法
⑤必要时使用药物
有以下情况者可采取药物治疗:
食欲旺盛,餐前饥饿难忍,每餐进食量较多;合并高血糖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和脂肪肝;合并负重关节疼痛;
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时停综合征;
经过3-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%,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
减肥药物:
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,如奥利司他;
食欲抑制剂,如盐酸芬特明、盐酸安非拉酮;
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:如二甲双抓、利拉鲁肽
避免增加肥胖风险的药物:
如三环类抗抑郁药、类固醇激素等
肥胖干预的评估
1、个体肥胖干预的评估
①是否帮助管理对象认清导致其身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所在?
②是否已列出可以减肥的方法?
③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减肥方法尝试?
④评估已取得短期减肥效果(0.5~3年内血压、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其他健康收益)。
⑤评估已取得的短期减肥效果(1-6个月内BMI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)。
⑥在尝试一个减肥方法失败后能否改行另一个减肥方法?
⑦能否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以达到减肥目的,维持减肥成果?
⑧是否能利用管理对象身边的资源进行减肥?
2、群体肥胖干预的评估
①被管理(如某社区)人群肥胖知晓率、肥胖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;
②被管理人群通过饮食控制、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达到减肥目标的比例;
③被管理者中肥胖者控制体重达标和未达标比例;
④被管理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、致残和死亡信息,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
心理减肥法是一种基于条件反射理论的疗法,旨在纠正导致肥胖的不良饮食习惯。这种方法通过心理分析来识别和纠正导致过食行为的因素,进而培养有益于减肥的饮食习惯。以下是心理减肥法的几个步骤,以及一些辅助方法:
**步骤一:早晨的瘦身深呼吸**
在清晨,坐在椅子上,双手放在膝盖上,保持背部挺直,进行深呼吸。吸气时,想象自己吸入的是白色的能量,这股能量在闭气时被想象传输到身体的每个部位,并消灭导致肥胖的因素。呼气时,想象黑气从口中排出,带走了体内的毒素和导致肥胖的因素。
**步骤二:镜像暗示法**
在镜子前,涂一个小红点在眉心,然后注视这个红点,大声宣告自己的减肥目标,如“我要减肥×公斤,我会完全配合饮食计划”。接着,想象自己瘦下来的样子。
**步骤三:持续的心理暗示**
在一天中,尽可能多地对自己重复减肥的目标,如“我要减肥×公斤,我会完全配合饮食计划”。同时,想象自己瘦下来后穿上心仪的衣服,以及别人羡慕的场景。
**步骤四:晚间复习**
在睡前,重复步骤一和二,然后躺在床上,放松自己,幻想自己瘦下来后的魅力和追求者。
除了上述步骤,心理减肥法还包括以下辅助方法:
**想象法**
通过想象自己瘦下来的样子,或者描绘一些积极场景来激励自己。
**厌恶法**
通过让自己对肥胖的形象产生厌恶感来抑制食欲,例如在冰箱上贴上自己肥胖的照片。
**奖励法**
为自己设定奖励,比如每坚持减肥一天,就往存钱罐里丢一个硬币,用这些钱买喜欢的东西,但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。
**对照法**
随着体重的减轻,往袋子中放入相应重量的沙子,感受减肥的成就感。
**监督法**
让亲友作为减肥的监督者,帮助自己坚持减肥计划。
**转移法**
当感到强烈的食欲时,通过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吸引人的事物或活动上来避免进食。
**控制法**
控制饮食的速度、时间和地点,以帮助确定合理的食量。
**减压法**
认识到情绪和心理状态与肥胖的关系,寻找减压的方法,以减少因压力导致的过度进食。
这些方法结合合理的饮食和锻炼,可以提高减肥的效果。不过,心理疗法并非唯一的方法,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