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问题日益严重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和健康。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,减肥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。减肥并非易事,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科学的饮食、运动方案。减肥医生究竟是如何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瘦身的呢?本文将为您揭开减肥医生的神秘面纱。
一、减肥医生的角色定位
减肥医生,顾名思义,就是专门从事减肥治疗和指导的医生。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,还具备专业的营养学、运动学等技能。减肥医生的主要职责如下:
1. 诊断肥胖原因: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等方法,找出患者肥胖的原因,如遗传、代谢、生活方式等。
2. 制定减肥方案: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减肥方案,包括饮食、运动、心理等方面的指导。
3. 跟踪治疗效果: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,了解减肥进度,调整治疗方案,确保患者安全、有效地达到减肥目标。
4. 提供心理支持:在减肥过程中,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,如焦虑、抑郁等,减肥医生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。
二、减肥医生的工作流程
1. 初步咨询:患者向减肥医生咨询自己的减肥问题,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病史、体重、饮食习惯等基本信息。
2. 体格检查: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,如测量身高、体重、腰围、臀围等,评估肥胖程度。
3. 实验室检查:根据需要,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血液、尿液等实验室检查,以排除其他疾病。
4. 制定减肥方案: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减肥方案,包括饮食、运动、心理等方面的指导。
5. 跟踪治疗效果: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,了解减肥进度,调整治疗方案。
6. 心理支持:在减肥过程中,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,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。
三、减肥医生的工作技巧
1. 耐心倾听:减肥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,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,以便制定出更合适的减肥方案。
2. 专业指导:在饮食、运动等方面,减肥医生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指导,确保他们能够安全、有效地减肥。
3. 心理疏导:减肥过程中,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,减肥医生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,帮助他们克服困难。
4. 团队协作:减肥医生需要与营养师、运动教练、心理咨询师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,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减肥服务。
四、减肥医生的成功案例
以下是一些减肥医生的成功案例:
患者姓名 | 年龄 | 体重(kg) | 腰围(cm) | 臀围(cm) | 减肥方案 | 减肥效果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小王 | 25岁 | 85 | 90 | 100 | 饮食控制+运动+心理疏导 | 65 | 80 | 90 |
小李 | 30岁 | 95 | 100 | 110 | 药物治疗+饮食控制+运动 | 75 | 85 | 95 |
小张 | 35岁 | 120 | 110 | 120 | 手术治疗+饮食控制+运动 | 80 | 90 | 100 |
减肥医生是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瘦身的专家。他们通过诊断肥胖原因、制定减肥方案、跟踪治疗效果、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减肥服务。如果您也想减肥,不妨寻求一位专业的减肥医生的帮助,让健康瘦身不再是梦!
1.赖国祥医生:在中医减肥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,他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,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达到减肥的目的。
2.谭仁楷医生:他精于中医理论,对于中药治疗肥胖有独到的见解,其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,个体化治疗。
3.肆粗模王峻医生:他运用中医的综合调理方法,结合中药、针灸、拔罐等多种疗法,帮助患者有效减肥。
这些医生都认为,中医减肥注重整体调理,通过改善身体的内在环境,达到减肥的目的,具有疗效确切、安全性高的优点。
健康减肥的办法:
第一:要有健康的饮食规律,少吃油炸食品,多吃些蔬菜水果。黄瓜,苹果都可以。
第二:多运动,要有早睡早起的习惯。
第三:不要刻意的去减肥,最好不要吃减肥药,吃了,不仅对身体不好,而且以后还会反弹。
第四:建议夏天跑步,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还可以适当的减肥,最好是在下午跑。
第五:现代人的身体营养过剩,要多吃粗粮,像北方产的莜麦方便面,荞麦方便面,都是非油炸、低脂、低糖、无色无公害的食品!经常食用,会有很好的减肥效果。
第六:针对腿部主要是做深蹲和跑步的锻炼,要坚持。
减肥APP究竟靠不靠谱
减肥APP究竟靠不靠谱,当今社会上,大部人都是以瘦为美的,更是一味追求骨感美,现在信息时代比较发达,大家都会通过各类的APP去了解各种减肥方法,那么减肥APP究竟靠不靠谱。
减肥APP究竟靠不靠谱1时下APP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像现在的探探(社交类)、小红书(社区电商平台类)都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们的新宠。而在众多的医疗健康类APP中,减肥APP也属于其中的一大门类,许多人在运动的时候通过打开APP,记录下自己的足迹以及消耗的体能。
然而使用这些app到底有没有效果?国外科研人员已经作了一系列研究,从连续几年的研究成果中,可以看出,减肥APP效果确实有限,虽说聊胜于无,但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,相信这些app一定能发挥应有价值,真正成为所有肥胖人群的瘦身利器。
减肥APP实质性效果不明显
最新的研究是来自去年11月4日,发表在《肥胖》杂志上的一项实验成果。杜克大学研究显示,虽然使用手机app能持续追踪运动、热量和减肥效果,但实际上,平均而言,减肥APP并没有对年轻人产生实质性效果。研究清醒洞察了减肥的复杂性以及依赖减肥APP方法的局限性。使用便宜方便的app入口的目标用户是18~35岁的热衷新潮技术的年轻人。
该年龄群体中35%是超重或过度肥胖的,研究成果的主要撰写者杜克大学教授 Laura Svetkey认为,根据该年龄群体喜好新技术的特点,有望借助最新科技干预或纠正他们的行为,毕竟这些人的生活习惯还未定型,容易改变,通过人为干预能避免心血管、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发生。
该研究随机调查了365名介于18到35周岁的青年超重群体,分为两组,第一实验组要求应用免费的安卓APP,名为CITY(Cell Phone Intervention for You),该app由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和Northeastern大学的互联网医疗研究团队联合开发。
和许多其他市面上的APP一样,CITY能跟踪热量摄入、活动量和减肥计划,也提供减肥小技巧、满足用户社交需求。平均而言,使用这款app的用户两年后能减掉2磅体重,而控制参照组成员,只阅读锻炼和营养等宣传手册,同样也能减2磅左右,所以实际上,两种方式的效果差不多。
认为,对于一些人来说,APP有用,但一般而言,使用APP的效果与对照组差别不大,虽然这并不能全盘否定所有APP对减肥毫无用处,但这款app效果甚微。其实其他研究已表明,受试者如果能获得减肥教练的个人化指导,参与行为干预,减肥效果是可以被保证的,但缺陷是人力成本过高。
在这项研究中,健身教练会连续六周、每周一次地约见受试者,之后每月电话会议对其跟踪,最后发现凡在教练组的实验成员都比控制组和APP组平均减重更多,大概是一年后能减8磅,而控制组相比只减了5磅。但两年后,没有迹象表明app或私人教练组能比只获得教育宣传资料组的成员减重更多。
表示一些研究的局限性也会得出上述结论。虽然允许实验者在两年内下载其他减肥APP,如MyFitnessPal等,但没有证据表明使用CITY APP的和增加使用其他APP的群体,在减肥效果上有何提高。原因也可能是不同app间缺乏交互,或者设定为18到35周岁目标群体不够合理。
接下来,研究人员还要为年轻成人开发工具,包括不同的app,虽然很多人能在极短时间内减肥,但问题是下降的体重能否长期维持。研究者一直关注中老年群体,而忽略年轻人群,但恰恰是年轻人群在减肥上更为困难,这些人需要干预治疗以抵御后续的疾病风险。
同期在2014年11月份,有份调查显示,当时已经有数百万美国人在使用智能手机APP计算热量以及健康水平,根据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(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)上的研究显示,利用计算热量的APP并不能保证体重减少,至少没有减多少。而且尽管健康追踪的APP有可能帮助用户减肥,但实际减肥效果可能不是由app带来的。
该结果再次表明减肥是个艰难的苦活,虽然APP是追踪热量摄取的强大工具,但在减肥方面作用不甚理想。研究者向超重成年人推荐了MyFitnessPal的一款app,这部分成年人原本打算在洛杉矶基层医疗机构里开展减肥的。
为什么选择MyFitnessPal,主要因为它是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的主流app之一。用户能从超过400万食物数据库中选择,并将食物添加到每日食谱上,通过记录每天饮食热量的总和,并与制定目标相比较,以控制饮食。
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将212名中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,一组使用APP跟踪热量和锻炼,并允许用户与其他人发生社交互动,另一半人没有限制,而且也不知道另一组使用的app名称,只是可以采用自己惯常的减肥方法,或与基层医生讨论减肥等。
分析两组受试者三个月和半年的数据发现,两组减肥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异。受试者包括没有使用APP的人在内,平均能减肥5磅,。结论,使用APP表现并没有更好。另外,使用APP的用户不能保持粘性,第一个月每周用5次,但第二个月只能每周用1次了。但是研究结果发现,持续使用MyFitnessPal以跟踪热量的受试者确实达到减肥的目的,即使用app时间最长、频率最高的用户,减肥效果最好,减了大概30磅。
分析原因,虽然很多人在用减肥APP,但实际没有谁有足够的时间长期关注食物热量,如果不能长期使用该APP,遵照APP的要求使用,那就不能保证一定能减肥成功,但是APP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。88%的人使用app记录健康状况,在7天内就有效果了。使用时间越久,就越有效。毕竟有的用户仅仅使用了2个月就放弃了。
而且单纯记录食物并不能阻止用户摄入垃圾零食。但这能让用户意识到饮食习惯,更注重健康饮食,这被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过了,记录每日饮食有助于减肥。所以利用app跟踪健康是控制健康的简单有效的方法,只要能维持良好习惯就有作用。
另外参与研究的Dr。 Kamal Jethwani认为,仅仅是记录数据的APP是不够的,必须设置多功能强化减肥效果,如引入人为减肥教练、社交互动、现金奖励机制、游戏娱乐等。另外临床医生也应该参与进来,积极鼓励病人减肥。要有持续性的鼓励,保持病人减肥热情。为此研究人员还改进了APP设计,研发了一款 Text 2 Move的减肥app,干预大众健康行为,帮助减肥。动态电话信息能跟踪用户锻炼量及地理位置,之后有针对性的推送消息,并得到用户的反馈互动。
再回顾2013年,发表在JAMA Intern Med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,指出相比不使用APP的人来说,采用app追踪每天热量,对减肥可能有益。
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9名、大部分年龄在40以上的超重成年人做了测试。实验组被分成两组,一组给予移动医疗app计量热量,但另外一组不采用新技术。另外,所有人都额外参与营养和减肥的健康教育班。
研究表明使用能跟踪热量摄取APP的小组,比用纸笔记录的笨办法,更能有效控制体重。在前3个月,通过跟踪热量摄取,受试者平均体重减少5%,比对照组能多减8.6磅。最终结果是成功减肥的人,一部分采用了跟踪热量的app,一部分接受每两个月一次的健身小组教练的跟踪指导。
对减肥app有效性分析,一是受试者知道他们的减肥结果将直接通过手机传给减肥教练,即有人监督,对减肥造成无形压力。而只用纸笔记录饮食热量的,是没法将减肥结果传给教练的。深层分析,这样的方案设计中融入自我监控的机制,提醒每天吃的食物热量,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能清醒认识食物的真实热量,就能自我控制,减少进食。
有必要指出的是,这些受试者并非技术控,他们平均年龄58岁,据此猜测,减肥成效或多或少受相关变量影响,比如对移动设备的熟悉程度,或被新鲜好玩的技术分心程度等。而且受试者中减肥最成功的人,不仅使用了移动app,而且自觉参加了减肥健康教育、
由于测试人数量过少,所以最终结论并非完美,然而为今后减肥或病人护理指出了可参考的途径,比如将APP设计得更为精细化,另外新app结合人为监督,将对减肥产生不错效果。
同样的,2013年10月8日,TIME也发文介绍了马萨诸塞医学院的研究,成果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。文章批评色彩更浓重,直言莫要为减肥APP浪费金钱,因为数字手段的减肥措施可能效果并不及老旧的节食和锻炼减肥,另外付费使用APP意义不大,文章直言不讳地提及使用最新科技的减肥app,如Daily Burn, Livestrong,和 FitBit等,也不能将用户变身更苗条。
这些APP都能计算食物热量,每一步消耗的热量,从而帮助节食减重,还有通过奖励性提醒,推送消息,鼓励人们更有动力地减肥。研究人员表示这些app并不能保证用户粘性,无法让用户长期参与,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饮食和锻炼计划。
研究者对比了iTunes和Android市场上最流行的30种减肥APP,免费和付费都有。在30个APP中,28个都采取了行为干预策略,该策略曾经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证明有效。同时发现付费APP并不比免费app效果更好。
减肥医生Dr。 J。 Shah认为,机构利用传统的食物记录方法,让95%病人也能成功减肥。因为记录食物摄取的习惯能帮助用户监控体重,让他们时刻查看消耗的热量。Dr。 J。 Shah也认为一些病人感觉数字化技术的体验更好,所以会向特定用户推荐某些APP。最有效的减肥app,包括详细记录病人每天饮食、蛋白与糖份的热量摄取,也会通过设定目标鼓励用户运动锻炼、饮水,睡眠充足。
在上述研究的APP中,提及最多的就是能记录并计算食物热量的功能,这一点早已被之前的'研究人员所证实。这类app相比老套的纸笔记录饮食热量,能全方位地跟踪用户饮食、锻炼情况,对减肥起到一定作用,即使最终效果和传统减肥方法一样,在技术上还是更为方便,而且功能更加全面。
另外较突出的是,人为干预用户减肥,效果显着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就基于干预策略,设计了针对糖尿病人的预防计划,帮助糖尿病人节食和锻炼,以减轻体重的5%~7%。所以一些减肥app还混有人为干预的功能设计,上述几项研究成果均表明,人为监督、负责对减肥控制体重的确有效果。
总结减肥app效果不理想或成果不明显的原因
有的app只是单纯记录饮食热量或锻炼情况,并不能阻止用户进食垃圾食物,没有人为干预策略设置,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,用户不良习惯难以纠正,但另一方面,引入人为干预,花费成本又过高。如果在经济支出可承担的范围内,有家庭医生或基层机构医生能参与减肥计划,必然能提高病人减肥效果,预防后续可能发生的其他疾病。
减肥app的用户粘性低,不会自觉自愿地长期坚持使用。大部分研究表明,刚开始用户热情高涨,有兴趣使用APP,但随后基本闲置使用,所以在上述研究中,一般短期内是否使用APP对减肥效果基本无用,只有长期持续使用,才有可能见效。所以在今后的app设置中,应掺入更多奖励激励设置,包括现金激励或游戏娱乐奖励等,能保持较高的用户粘性,才能赢取减肥的最终胜利。
有的app功能单一,只能记录饮食热量。建议后续增加功能,包括社交互动、游戏娱乐、现金奖励等常规功能外,需要实时跟踪用户的减肥进展。比如配合一些设备,能及时在特定时间点,或用户感到饥饿的时候发出信号,坚定减肥决心。还有包括增加扫描条形码功能,让用户对食物热量有更详细的了解,此外及时推送个性化信息,如邮件或短信等,都能激励用户坚持完成减肥目标。
减肥APP融入三大内容才能与时俱进
未来的减肥APP一定要融入三点内容,一是计算各种类型食物的热量,让用户对每日摄取的卡路里有清晰的认识;二是引进人为干预手段,让基层医生或健身教练等专人负责减肥计划,实时跟进减肥进展;三是增强APP使用粘性,因为减肥是长期的过程,如何维持短期内的减肥成果也要讲求方式方法,所以在APP设计中,想法设法吸引用户长期参与,尤为重要;四是功能多元化,可以结合智能硬件等为用户推送个性化、有针对性地提醒消息,指导用户行为。如果能实现上述几点,也许借助app来减肥,将变得不再困难。
减肥APP究竟靠不靠谱2 1、早上运动
如果习惯早起,可以在早上运动。但要注意的是,饱腹时运动对肠胃不好,不宜吃饱早餐就马上运动:另外,早上刚起来时血糖较低,运动前需要先补充一些能量。因此,早起后先喝一杯蜂蜜水或者一片面包,再去运动比较好。运动后1~1.5小时,再吃早餐。如果时间比较紧,可以在运动结束的半小时后,吃少量早餐。同时,上午加餐的时间可以提前一些、数量增加一些。
2、中午运动
中午是不太推荐的运动时间段。因为这时运动容易影响到正常的中餐,而中餐对于减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
如果其他时段不好安排运动的话,可以这样安排中午的饮食和运动:上下午的两次加餐增加分量,相反,午餐减少分量,以清淡的饮食为主。午餐和运动的时间依然尽量遵守“正餐至少2小时后再运动,运动后1小时后再补充较多的能量”的原则。
3、晚上运动
晚上是最能灵活安排的时段。如果可以在傍晚6:00左右吃饭,晚上8:30左右运动是最好的选择。太晚则易影响睡眠。
如果需要在晚上7~8点运动,则可以把一些晚餐的分量转移到下午的加餐(或在运动前2小时吃晚餐),运动结束1小时后也可再补充一些水果、蔬菜、豆制品、稀粥等,避免晚上饥饿。尽量不在晚上运动后大吃,这样不仅让肠胃负担过重,也会影响减肥。
其实注重减肥是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,避免受到一些肥胖疾病的影响和困扰,但是要是你选择的减肥方法不正确,那么就可能会因此而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的影响和伤害,所以提醒每一个减肥的朋友,都能够了解科学的减肥方法。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