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子的热量(栗子每100克含量表)

健康知识 (3) 1周前

栗子,又称板栗、栗果,是我国传统的坚果类食品,历史悠久,营养丰富。栗子就被誉为“干果之王”,深受人们喜爱。在寒冷的冬季,适量食用栗子,不仅能补充能量,还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。本文将从栗子的热量、营养价值、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。

一、栗子的热量

栗子含有丰富的热量,每100克栗子含有177千卡热量。在坚果类食品中,栗子的热量仅次于花生和大杏仁。相比其他水果和蔬菜,栗子的热量较高,因此,在食用栗子时,应注意适量。

二、栗子的营养价值

1. 蛋白质:栗子含有较高的蛋白质,每100克栗子含有4.2克蛋白质,对于维持人体健康、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。

2. 碳水化合物:栗子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,每100克栗子含有40.2克碳水化合物,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。

3. 维生素:栗子富含多种维生素,如维生素B1、B2、B6、C、E等,这些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、生长发育、抵抗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

4. 矿物质:栗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如钙、磷、铁、钾、镁等,这些矿物质对维持人体骨骼、肌肉、神经、心血管等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。

5. 膳食纤维:栗子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,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。

三、栗子的食用方法

1. 煮食:将栗子洗净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,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熟透。煮好的栗子口感软糯,营养丰富。

2. 炖食:将栗子与其他食材(如鸡肉、猪肉、羊肉等)一起炖煮,可制作出美味的炖菜,如栗子炖鸡、栗子炖肉等。

3. 炸食:将栗子去皮,裹上面糊,炸至金黄酥脆,可制作出美味的炸栗子。

4. 糖炒:将栗子去皮,加入适量的白糖,炒至糖化,可制作出香甜可口的糖炒栗子。

四、栗子的食用注意事项

1. 适量食用:栗子虽好,但过量食用会导致消化不良、胃胀等不适,建议每人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00克。

2. 避免生食:生栗子含有一定的细菌和寄生虫,生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,建议煮熟后食用。

3. 避免与茶叶同食:茶叶中的鞣酸与栗子中的单宁酸结合,会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,影响人体健康。

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坚果之王,在冬季滋补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。适量食用栗子,不仅能补充能量,还能增强免疫力、预防疾病。在享受栗子的美味的也要注意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,让栗子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一个栗子的热量有多高

每100克熟栗子,含有180千卡热量,相当于50克米饭所含的热量。

栗子的营养价值:

1、栗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氨基酸及铁、钙等微量元素,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、健脾、补肾、养颜等保健功效,所以常吃栗子对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。

栗子还可以生吃,并且生吃也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功效,可以治疗腰腿酸疼,还能舒筋活络。栗子中含有柔软的膳食纤维,对于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好处,而且糖尿病人也可以适当的吃些。

2、栗子中是含有高淀粉的物质,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,因此对于美容减肥的女孩们是选择代替主食的极佳食物。栗子是不能多吃的,生吃难消化,熟食又易滞气,所以,一次不宜多食,多吃了反而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。

扩展资料:

以下几种人群不能吃板栗:

1、脾胃虚寒者,不宜生吃栗子,应该煨食、炒食,也可用栗子、大枣、茯苓、大米煮粥喝。

2、患血症者,如吐血、便血等,宜生吃栗子。

3、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,糖尿病人吃栗子应适可而止。

4、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、煨食,均须细细咀嚼,连津液吞咽,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。

5、产妇、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。

参考资料来源:

人民网-6个栗子1碗饭!那些热量超高的常见食物

人民网-10个栗子顶一碗饭 五类人群不宜多吃板栗

一斤板栗的热量是多少

查了一下我手里的常见食物热量表,只看到一百克熟板栗的热量是212卡,我想指的应该是水煮这样比较清淡的做法吧。通常水煮比炒制的热量要低些。

但问题是栗子养身伤胃,不管热量高不高都不能多吃的。

以下是我前面说的常见食物热量表软件链接,想来楼主应该是需要的。

一颗栗子的热量有多少听说吃板栗容易胖是真的吗

热量:212 大卡(100克可食部分),脂肪含量很低,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,综合下来其热量在坚果中属于较低的,同时其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。

1.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、矿物质,能防治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骨质疏等疾病,是抗衰老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;

2. 栗子含有核黄素,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;

3.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,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,并能帮助脂肪代谢,具有益气健脾,厚补胃肠的作用;

4.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能够维持牙齿、骨骼、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,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,腰腿酸软,筋骨疼痛、乏力等,延缓人体衰老,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。

不饱和脂肪酸具有“不聚脂”特性,不仅自身不在内脏及皮下沉积,而且能够阻止脂肪沉积,所以可避免发胖。在医学上,常用于辅助治疗肥胖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