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量计算公式(热量表)

健康知识 (2) 4天前

热量,作为一种能量形式,广泛应用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个领域。而热量计算公式作为研究热量的基础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本文将从热量计算公式的起源、发展、应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,以期揭示能量守恒的奥秘。

一、热量计算公式的起源与发展

1. 热量计算公式的起源

热量计算公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。当时,人们发现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,从而产生了热量的概念。直到17世纪,科学家们才开始对热量进行定量研究。

2. 热量计算公式的发展

(1)热量守恒定律的提出:17世纪,法国物理学家布莱士·帕斯卡发现,在封闭系统中,热量总量保持不变。这一发现为热量计算公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(2)卡路里的引入:18世纪,英国化学家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引入了卡路里这一概念,用于表示热量。随后,卡路里成为热量计算公式中的基本单位。

(3)热量计算公式的建立:19世纪,德国物理学家詹姆斯·焦耳发现,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,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。在此基础上,热量计算公式得以完善。

二、热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

1. 热力学第一定律

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量计算公式在热力学领域的重要应用。该定律指出,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和。具体公式如下:

ΔE = Q - W

其中,Δ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,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,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。

2. 热力学第二定律

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热量不能完全转换为做功的规律。在实际应用中,热量计算公式有助于判断热机的效率。具体公式如下:

η = 1 - Q2/Q1

其中,η表示热机的效率,Q1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,Q2表示系统放出的热量。

3.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计算

在化学反应中,热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。具体公式如下:

Q = mCΔT

其中,Q表示反应放出的热量,m表示反应物的质量,C表示比热容,ΔT表示温度变化。

三、热量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

1. 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与开发

热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,为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。

2. 热力学发电与制冷

热量计算公式在热力学发电与制冷领域具有重要作用。通过对热力学原理的应用,可以设计出高效的发电与制冷设备。

3. 能源转换与利用

热量计算公式有助于优化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
热量计算公式作为研究热量的重要工具,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通过对热量计算公式的深入研究,我们能够更好地揭示能量守恒的奥秘,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,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热量计算公式,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。

热量计算公式

供热量计算公式G=0.86*Q/Δt

计算公式:G=0.86*Q/Δt。G:流量单位L/h,Q:热负荷单位W,Δt:供回水温差单位℃,0.86:可以看做常数。热负荷的计算:Q=供暖面积(_)*单位面积热指标(W/_)。

例:1、430kw=0.43MW,换算成热量为:368571大卡,圆整为370000大卡。

2、循环水量为:370000大卡/10度=37000公斤/小时(流量)。

4、采暖管道的经济流速约为:2.5米/秒。

5、管道管径的计算:a、流量=管道截面积X水速X3600秒=面积X2。5米/秒X3600秒X1吨/立方米=37吨/小时。

6、面积=0.0041平方米;管道直径为:0.072米,合72毫米,圆整到DN80,可以选用:∮89的管道。

在计算当中,Q一般采用供热面积和供暖热指标的乘积来计算,过去一般估算热指标为50左右,现在均采用节能建筑,比原来热指标要小得多。但为安全考虑,也不宜取的太小,可以按30~40的范围来选取。在上面的计算当中估算热指标取40w/平方。供回水温差ΔT为75-55=20℃。

其中影响流量值的是热负荷指标,当建筑以节能住宅应取小值,当建筑有公建或商业等为主时,应取大值。当全部为商业等耗热量比较多的公共建筑时,甚至可以取50~60。

热计量是指对供暖系统中的用户所消耗热能进行计量,并按热量收费。为了便于按实际耗热量计费、节约能源和满足用户对采暖系统多方面的功能要求,热计量热水采暖系统应运而生。

热量计算公式是什么

△T=(t₁-t₀):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吸收的热量与释放、储存的热量所维持的均衡关系。

C: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。

m:m是该物质的质量(要用小写字母)。

Q=CmΔt是计算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

扩展资料:

换算:

1、焦耳--卡路里

1千卡(KCAL)=4.184千焦耳(KJ)

1千焦耳(KJ)=0.239千卡(KCAL)

1卡=4.184焦耳

1焦耳=0.239卡

2、焦耳--瓦特

1焦耳(J)=1瓦特×秒(W·s)

1度(1kw·h)=3.6×106焦耳(J)

3、焦耳--牛顿

1焦耳(J)=1牛顿×米(N·m)

比热容是C、质量是m、Δt是温度差。

热学定律:

1、热力学第零定律:如果两个热力系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系处于热平衡,则它们彼此也处于热平衡。

2、热力学第一定律:系统在任一过程中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化,其总能量的值保持不变。也即能量守恒。

3、热力学第二定律:热量在自发的情况下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。热传递的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。这是克劳休斯的表述,也叫熵增加原理,它表明世界将变得越来越没有秩序,越来越混乱。

4、热力学第三定律: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。

从三方面理解:

1、如果单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,内能的变化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度量,这时系统内能的增加(或减少)量△U就等于外界对物体(或物体对外界)所做功的数值,即△U=W。

2、如果单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,内能的变化可以用传递热量的多少来度量,这时系统内能的增加(或减少)量△U就等于从外界吸收(或对外界放出)热量Q的数值,即△U=Q。

3、在做功和热传递同时存在的过程中,系统内能的变化,则要由做功和所传递的热量共同决定。在这种情况下,系统内能的增量△U就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和外界对系统做功A之和。即△U=W+Q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热量

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

1. 热量计算公式用于估算热量传递的大小,表达为 Q = m * c * ΔT,其中 Q 表示热量,m 表示物体的质量,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,ΔT 表示温度变化。

2. 根据该公式,当热传递系统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 Q 时,供回水之间的温差 ΔT 与循环水量 m 成反比。也就是说,温差越大,所需的水量 m 越小,从而水泵的能耗降低。

3. 例如,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来显著减少水泵的电力消耗。

4. 热量计算的一般式为 Q = m * c * ΔT,其中 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。这一公式表明,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、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,而与物体最终温度的高低无关。

5. 在应用该公式解题时,需要明确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,涉及哪些物理量,并清晰标明需要计算的是哪个物体在哪个过程中的热量吸收或释放。此外,要注意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能并不完全被物体吸收。